□蒋璟璟
近日,有住客在网上反映江苏常州万豪酒店循环使用一次性拖鞋全民配资,肉眼可见拖鞋已经起球还粘着睫毛。住客向服务员提出异议后,对方送过来一双崭新的拖鞋。对此,涉事酒店承认,出于环保可循环考量该类拖鞋会回收消毒后复用,且强调拖鞋未标注“一次性用品”。目前,常州市卫生监督所及新北区卫生监督所已介入调查。万豪总部回应称旗下酒店标准是一次性用品不能循环利用,涉事酒店用品可能由其自行采购。(新京报)
面对质疑,涉事酒店也给出了一番回应,强调拖鞋未标注“一次性用品”。其言外之意,好像在说,是顾客自己误会了?没有标注“一次性用品”字样,那么“一次性用品”也不是“一次性用品”。这套天才理论,堪比“白马非马”式诡辩。当然,要将之驳倒也很容易,根本不需要诉诸语义逻辑,但凡住过几次酒店、有点生活经验即可。基于经验所形成的常识,自有公允判断。
酒店的一次性用品,有着约定俗成的一面。哪些属于一次性用品,乃是基于行业惯例和顾客认知。这与特定场景下,酒店业者有没有特意申明,并没有太大关系。比如说,那种轻薄的、以无纺布或纸质为材料的“客房拖鞋”,就被广泛默认为是一次性的,或者说是“一客一换新”的。而在常州万豪酒店,长着就很“一次性”的拖鞋,居然会多次使用——这本身就是利用消费者“思维定式”来暗度陈仓,原想着神不知鬼不觉,殊不料,还是被心细的顾客发现了端倪。
入住酒店,穿别人穿过的拖鞋,本就是心理很膈应的事。尽管酒店方面声称会“回收消毒”,但这一主张其实很可疑。一次性拖鞋,受限于其材质特性,其实是不适合清洗的。可以想见,酒店就此的所谓“消毒”,大概率就是粗枝大叶、浅尝辄止的,由此,也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会有“睫毛”之类的异物残留了。我们知道,酒店布草据称要经过深度清洗、高温消杀,即便如此,依旧问题重重。以此量之,一次性拖鞋的“消毒”有多水,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重复使用的一次性拖鞋,无疑是酒店极致控本的一个缩影。其实,此类拖鞋的采购成本是极低极低的,要想藉此抠出可观的效益,那么就必须“积少成多”。而若是被发现大规模复用一次性拖鞋,那么对于酒店声誉资产的减损,显然得不偿失的。不想被火烧连营,万豪总部才急急出面切割,暗示此事系涉事酒店擅自所为——如果真是如此,那么必然又牵出了另一个问题,那就是这一大牌连锁酒店标准化管理的涣散,某些分店客观存在偷梁换柱、跑冒滴漏的情况。
大型连锁酒店的物料采购、使用,素来水深。“一次性”拖鞋被重复使用,实在不必鬼扯什么“环保”,其实不过是一些人的小小脚、小财路罢了。除了消费者对此忍无可忍全民配资,涉事集体内部的反腐,无疑也该出手了。
有富策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